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科教融合Seminar【第10期】成功举办

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202531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科教融合Seminar”10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教学楼207教室成功举办。本次Seminar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慧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姝蓓宣讲。多位青年学者及部分在校本、硕、博学生参加。

图片

杨慧鹏宣讲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慧鹏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影响研究》一文展开了宣讲。首先,从当前市场环境和政策出台视角阐述了该选题的研究意义,同时梳理了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多将人工智能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发创新环节,从而引出该研究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影响。其次,具体阐述了开展研究的内容,首先,评估人工智能发展对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多维影响,分别从外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水平和内部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情况考察对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影响情况。其次,揭示人工智能赋能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多路径机制,从技术与知识溢出、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创新模式与产业生态重构方面探讨其中的机制路径。再次,探讨人工智能影响的异质性特征,从企业规模、行业特性、技术应用深度三个维度展开。最后,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图片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对该选题的意义和创新性做了肯定,表示该选题非常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点评专家具体指出,目前的研究更偏微观,需要进一步从产业经济学视角考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影响。在机制设计部分,需要深入梳理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范畴,寻找更为直接和清晰的影响路径。在变量衡量上,由于各个省的发展情况差异较大,使用企业加总数据衡量区域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思考。在研究视角上,建议补充在国际市场上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考量,使得文章的现实意义更加丰满。

图片

李姝蓓宣讲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姝蓓围绕《制度环境对城市人工智能水平的影响研究》一文进行了宣讲。背景意义部分从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力量切入,介绍了国内外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和行动,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阐明了研究意义。研究现状部分围绕人工智能的影响因素、影响效应、空间布局和测度方法,以及制度环境的定义、研究视角和测度对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同时,基于文献梳理,对制度环境定义进行了概括,并初步证明制度环境与城市人工智能相关关系。研究设计部分,首先提出了研究框架和理论架构,然后详细阐述并展示了城市人工智能水平、制度环境的数据来源、测度方法,接着提出围绕制度环境与城市人工智能水平直接关系、制度环境与城市人工智能水平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这一影响效果在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异质性进一步开展分析,最后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效率与公平的潜在影响。

点评专家们一致肯定了该研究选题的重要性,认为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技术进步密切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制度环境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点评专家指出,制度作为一个长期演化的变量,其对短期内人工智能发展的直接影响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建议进一步完善模型结构,关注制度环境的动态演变特性。在数据方面,将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汇总到城市层面可能会导致信息损失,建议在未来研究中更加精准地挖掘企业层面数据。此外,点评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强理论模型研究深度,通过创新性理论架构提升研究的学术贡献。

评论与回应的互动生动展现了学术对话的活力与深度,以及学术沟通的重要性。此次会议持续大约两个小时后,在师生们热情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