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科教融合Seminar【第9期】【低空经济专场】成功举办

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20253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科教融合Seminar”9期(低空经济专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教学楼120教室成功举办。本次Seminar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宋长城、王昱人、陶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艳华宣讲。多位青年学者及部分在校本、硕、博学生参加。此次会议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低空经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图片

宋长城宣讲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宋长城围绕《低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一文展开了宣讲。论文认为低空经济在政策红利推动下,市场前景广阔。然而,低空经济也面临政策支持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关键技术创新缺乏、市场与管理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待健全以及安全管理需加强等诸多挑战。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基础设施,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推进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健全管理体系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图片

王昱人宣讲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昱人围绕《低空经济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一文展开了宣讲。论文系统阐释了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独特属性,强调其以低空空域为载体、以民用航空器为工具的多领域融合特征。在分类方面,从飞行地域、功能用途、应用行业、使用载运装备等角度有多种划分方式。其特征表现为技术密集性、产业关联性和安全敏感性。深入研究低空经济的概念、分类与特征,对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陶尚宣讲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陶尚围绕《低空空域监管的发展历程与国际比较》一文展开了宣讲。论文指出,低空空域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有效监管是保障安全与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虽在推进,但仍面临法规体系不完善、机构职责不清、技术依赖进口、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论文建议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分类管理体系,优化监管机构设置与协调机制,构建动态法规体系,加大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多方协同合作,平衡安全与发展关系。

图片

陈艳华宣讲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陈艳华围绕《数字金融赋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一文展开了宣讲。论文指出,数字金融可通过融资改善效应拓宽融资途径、降低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同时,数字金融还能通过创新激励效应、风险保障效应,促进低空产品消费,扩大消费群体,激励技术研发与创新商业模式,促进跨界合作,并通过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借助科技手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图片

李萌点评

 

图片

倪红福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李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倪红福对论文进行了点评。点评专家认为,低空经济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学术界定,其本质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需结合社会学、公共管理等学科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关注这一新兴领域中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渡问题。同时,专家认为还应当聚焦低空经济从军事服务向民用领域的转型路径,强调学术研究需紧扣现实需求,结合低空经济在政策、产业、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场景等进行深入探索,强化学科前沿性。

学者间的观点讨论充分彰显了思想碰撞的活力与理论探讨的深度。此次会议持续大约三个小时后,在师生们热情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