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师生发表的部分论文概览(2024年3-4月)

时间:2024-05-23 点击数:

近期,我院师生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顶级、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部分论文概览如下:

 

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的测度、结构及国际比较——基于生产链长度视角

倪红福1,2,钟道诚3,范子杰4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3.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4.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摘要:保障产业链安全运行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注重点,也是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然而,跟踪产业链风险的测度指标相对缺乏,且存在概念混淆。鉴于此,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视角,并结合国家间双边关系、不可替代程度等因素,提出了全球产业链风险敞口、风险收益比新概念和新测度方法,并进行了实证测算。研究发现:(1)总体上,不同方法测算得到的中国整体产业链需求端和供给端风险敞口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不考虑国家间双边关系、生产环节的不可替代性等因素,或使用传统GVC参与度方法都会低估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2)不同行业和不同技术水平产业的风险敞口存在显著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高技术制造业近1/3的生产长度暴露在国外,产业链受到外部冲击而断裂的风险较大。(3)中国产业链需求端风险敞口处于中游水平,高于美国,但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面临的风险大于收益,而世界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收益大于风险。(4)各国家部门产业链风险敞口总体上具有一定监测预警作用,即某一国家部门风险敞口越大,在不利冲击下(如疫情)其贸易量下降的幅度可能就越大。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风险敞口;脆弱性;产业链韧性;生产长度

原文载《管理世界》2024年第4期。

 

 

环境规制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来自清洁生产标准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孙博文1,2,3,4 ,郑世林1,2,3,4

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3.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4.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研究院)

 

摘要:本文研究了清洁生产环境规制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清洁生产标准实施具有显著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生产全过程控制视角下,规制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发挥作用,源头预防环节,显著抑制了SO2CO2产生,但未通过“激进式减产”渠道发挥作用;过程控制环节,通过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激发“波特效应”、发挥资源再配置效应起效;末端治理环节,通过增加脱硫设备数量、提升设备脱硫能力促进SO2处置。结论具有异质性特征,还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政策效应及行业差异。

关键词:环境规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清洁生产标准实施

原文载《经济学(季刊)》2024年第3期。

 

 

共同富裕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与推进策略

于法稳1,2,3,林珊3,孙韩小雪3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同富裕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逻辑体现了良好生态环境保障生态产品的基础性,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提供了可能性;经济逻辑体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性和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性;社会逻辑则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性和共享生态红利的公平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可借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涌现了一批典型案例。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评价机制、市场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八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推进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对生态产品的价值认同;完善核算规范,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可比性;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甄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内容;根据生态产品属性,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供给的持续性;实施考核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不断增值;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共同富裕;健全制度保障体系,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关键词:共同富裕;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

原文载《中国农村经济》2024年第3期。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与隐性债务管理——基于对撤县设区改革中政府举债行为的分析

吉富星1,洪源2, 秦玉奇3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2.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3.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实证检验了撤县设区改革通过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撤县设区改革能够通过影响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供需两方面的土地融资杠杆和投资竞争需求,引起地方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同时在项目、资金层面形成多个作用路径。从债务监管环境看,债务监管越严,越能抑制撤县设区改革对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受显性债务替代效应和隐性债务增量压缩效应影响,地方债务“显性化”政策能抑制撤县设区改革对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效应。上述结论对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及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政策启示:应审慎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模式下的城镇化,开好举债“前门”、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和项目合规融资,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加强债务监管,构建更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举债融资机制;地方隐性债务;撤县设区改革

原文载《中国农村经济》2024年第3期。

 

 

环境政策的同伴效应研究:来自低碳城市试点的证据

蒋金荷1,2,3,丁新兴1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3.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环境政策效应及机制一直是环境治理研究的重要学术议题。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外部效应作为研究视角,基于2006—2019年285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交错DID模型探讨低碳城市试点对同伴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存在明显的“同伴效应”,通过政府自发治理、诱导企业绿色创新、公众行为驱动3种机制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状况较好、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基础低以及主政官员晋升激励高的城市对“同伴效应”更加敏感;“同伴效应”的调节效果是基于周边低碳城市试点的数量和建设质量给邻接城市政府传递规范压力,进而激励同伴城市碳减排。区分同伴压力来源后发现,“同伴效应”更多来自同省内试点城市的“标尺竞争”。

关键词:同伴效应;低碳城市试点;碳排放;双重差分模型

原文载《中国软科学》2024年第4期。

 

 

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与内部薪酬差距

高文书1,万诗婕1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企业是推动数字技术发挥经济效应的重要微观主体,也是平衡资本和劳动分配关系的关键所在。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python爬虫技术评估了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管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扩大效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会通过提升员工人力资本水平缩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也会通过提升管理层人力资本水平扩大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低议价能力企业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超额薪酬差距的原因在于员工薪酬涨幅小于管理层。因此,数字经济时代,为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政府应推动劳动力知识技能升级,优化劳动力结构,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推动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进而缩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内部薪酬差距;收入分配;人力资本

原文载《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数据要素经济学:特征、确权、定价与交易

张明1,2,路先锋3 ,吴雨桐3

1.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2.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融入到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有助于生产力增强、企业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相较其他传统要素,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性与非消耗性、非竞争性、价值不确定性、非静态性、正外部性五大特征,并对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等基本经济学原理赋予新的意义。梳理和比较文献后发现,数据确权、数据定价和数据交易构成了数据要素市场的三大核心内容。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视角看,数据确权亟需明确权利性质和划分权利主体,数据定价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定价策略和定价模型,数据交易则依赖数据参与者存在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交易机制。展望未来,数据技术发展、数据产权分置和数据垄断问题将会成为影响数据市场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数据要素;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

原文载《经济学家》2024年第4期。

 

 

2023年税制改革与税收政策研究综述

蒋震1,2,张斌1,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  

 

摘要: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学术界关于税制改革与税收政策相关研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为导向,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全面系统深刻认识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更加全面深刻揭示税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坚持系统观念认识税制变化、税收政策调整的内在规律,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丰富而扎实的研究成果,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原文载《税务研究》2024年第3期。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预征政策改革分析——基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防风险稳增长背景

白彦锋1,朱雯钰2,尹俊烨1

1.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行业作为支柱行业贡献可观,但现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造成商品房需求转弱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同时减缓城镇化进程造成房地产开发企业过度竞争面临利润减少问题,高周转、高杠杆生产经营模式和宏观政策调控也使其出现流动性减弱、资金链断链的风险,目前的困境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拉动作用放缓。土地增值税是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税率最高的税种,并且具有调节房地产市场的功能,其主要通过预征环节缴纳税金。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预征制度有必要作为调控企业现金流的工具进行相应的改革,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对当前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预征

原文载《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就业效应研究

王智勇1,杨金娇2

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形势下,稳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依托大数据发展,为企业扩大就业规模赋能,是实现稳就业目标的重要议题。本文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建设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大数据试验区建设显著增加了位于试点城市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规模扩大效应和产品创新效应,增加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异质性分析显示,大数据试验区建设产生的就业扩张效应在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数据开放水平高的城市中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评估研究,为推动大数据技术运用和稳定居民就业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就业;数字经济

原文载《劳动经济研究》2024年第2期。

 

 

产业融合与数字创新:来自三网融合的证据

姚战琪1,2

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摘要: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三网融合是促进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2005—2021年2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模型研究三网融合对我国数字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网融合能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在三网融合与数字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三网融合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间接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新能力。因此,应大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人力资本对我国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企业可尝试利用已有数字技术进行渐进式数字创新,加速推动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三网融合;数字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本

原文载《企业经济》2024年第3期。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数体系构建

赵云飞1,娄峰2,程远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选取2001年1月至2022年6月的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价格指数和出口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并用2022年7月至12月的数据进行样本外预测。并将本文构建的随机森林(RF)指数体系与现存的指数进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先行指数,RF先行指数可以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趋势,对历史期的经济发展拐点和波动幅度均高度拟合。(2)RF指数构建方法对于不同领先期数的设定和不同被预测变量的选择在样本内是稳健的。(3)RF指数对名义GDP、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出口指数的样本外数据成功预测了走势和振幅,对于实际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走势预测效果较好,但振幅的预测效果一般。综上,RF先行指数体系和方法对现有指数的计算方法、操作流程的简便性、期数选择和变量选择的稳健性以及预测效果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改善。

关键词:随机森林模型;经济先行指数;经济预测;景气指数

原文载《调研世界》2024年第4期。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债务与资本性预算的路径探索

汪德华1,2,侯思捷1

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

 

摘要: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本文在梳理资本性预算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议中国创建债务与资本性预算制度,实现将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与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统一起来的目标。中国推行债务与资本性预算制度,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数据和信息以及实践和经验条件。中国可采用“4+1”的模式编制债务与资本性预算,即在现行四本预算体系之外,新加一本相对独立的“债务与资本性预算”。预算报表采取左右栏复式记账法,既反映资金投向,又反映资金来源。编制应从投资项目起步,逐级加总出功能分类的报表,且与中期财政规划相结合,以满足政府投资项目跨期管理的需要。债务与资本性预算应遵循“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要求。这一改革可从市县层面试点推进。

关键词: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债务与资本性预算

原文载《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3期。

 

 

美国产业政策复兴:目标、特征与启示

李晓华1,2,张作祥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自由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美国政府也在国际上反对产业政策的使用。但近年来美国产业政策出现复兴,主要体现在直接干预型产业政策明显增多、推动产业本土化归岸化、加强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等方面。从历史上看,产业政策在美国的崛起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二战后美国取得全方位遥遥领先的地位,其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转向更加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鼓励自由市场竞争,也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实施适度干预。当前美国产业政策复兴呈现出产业补贴的使用增加和力度加大、竞争前环节仍是产业政策的重点、联邦产业政策多以法案形式出台、注重不同政策间盟友间的协调配合等新特征。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政策仍然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我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迈进,也需要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美国产业政策复兴对于我国全面认识产业政策的作用、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产业政策;新兴产业;法案

原文载《产业经济评论》2024年第2期。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代明慧1,于法稳2,3,4

1.菏泽学院商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4.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改变全球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农业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的脆弱产业。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农业产能水平,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且会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面临着农业气候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较弱、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缺乏以及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等气候风险,亟须破解生态资源禀赋不足、绿色生产效率低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14亿国人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同时推动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必须明确其三大核心,即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灌溉用水水质的保护以及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基于农业绿色发展应适应气候变化趋势的思考,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需要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农技推广服务、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体系等领域着手改善。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路径

原文载《中州学刊》2024年第4期。

 

 

涉税环境信息新增如何影响企业实际税负和税费成本?

——基于环境保护税改革的实证研究

何代欣1,张悦2 ,周文华2

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中国税制改革日益重视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随着税务机关掌握更多的纳税人涉税环境信息,企业实际税负和税费成本将会受到什么影响?本文以2014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以2018年环境保护税改革为政策冲击,研究涉税环境信息新增对企业实际税负和税费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涉税环境信息新增显著降低了企业实际税负和税费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涉税环境信息新增对国有企业实际税负和非国有企业税费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涉税环境信息新增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所得税和流转税成本,降低了环境保护税成本。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研发投入是涉税环境信息新增影响企业实际税负和税费成本的机制变量,该机制变量从减少企业实际缴纳税费和扩大生产规模两方面降低企业实际税负和税费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持续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企业实际税负;企业税费成本;环境保护税改革;涉税环境信息;信息新增

原文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数字技术、服务业升级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朱宏锐1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是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显著提升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东部和中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对西部和东北部未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通过促进服务业就业和增强服务业产业链韧性等机制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生产性服务业等新业态,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加依赖于生活性服务业。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应用的价值驱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数字技术;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升级;服务业就业;服务业产业链韧性

原文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增强数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尹振涛1,3,王美懿2

1.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3.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民政府)

 

摘要:数字金融作为将互联网科技和金融业务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态,在降低金融成本、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幸福感等方面卓有成效,并在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金融经营模式,凭借自身高效、便捷等优势增加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选择空间,显著提升了部分偏远地区、有小额资金需求的长尾用户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然而,基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在更好发挥数字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仍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亟待解决。笔者以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为例,探索数字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原文载《中国金融》2024年第5期。

 

 

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测度:基于19个主要城市群

董昕1,2,张朝辉2 ,刘晓霖2

1.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生态城市研究室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中国城市群研究主要基于地理学的局部视角,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考量不足,对中国城市群整体发展规律的把握也有所欠缺。基于对中国19个主要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分析,从要素集聚度、发展活跃度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总结中国城市群的整体发展状况,并利用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对各城市群的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解。从总体上看,主要城市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主体地位,但经济带动作用有所下降;从城市群之间的差异看,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差异始终凸显,优化提升类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发展壮大类与培育发展类城市群,发展壮大类与培育发展类城市群间的差距相对较小;从城市群内部的差异看,主要城市群内部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且城市群内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有所增强。

关键词:城市群;要素集聚;经济发展;可持续;差异分解

原文载《区域经济评论》2024年第2期。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曹斌1,孟冰2,赖泓竹2 ,张潆露3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中心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3.广西大学农学院)

 

摘要:论文基于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阐明了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的经验,并对健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日本合作金融体系发展历史悠久,其在日本农业从传统社会阶段发展到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之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法律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坚持民主管理和封闭性社区服务的特点。其通过建立健全贷款审核制度、农业贷款担保制度、内外部监管制度、同业援助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在调剂资金和平衡风险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强化了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稳定,还保障了整个系统运作的合规性。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成员信用,构建全国性风险防范体系和设立相互援助制度。

关键词:日本农协;合作金融体系;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原文载《农村金融研究》2024年第3期。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空间极化与国际追赶基于技术

——产业双重视角

朱兰1,2,3

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 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变革、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在技术-产业框架内讨论人工智能内涵,选取人工智能专利指标、人工智能企业数目、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指数衡量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分析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国内发展现状与特征。国内跨区域比较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分布高度不均衡,具有“东强西弱、南多北少、高度集中、梯度分布”特征,且技术集中度高于企业集中度,存在空间极化现象。跨国比较发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整体处于领先地位,专利数量和海外布局不弱于美国,但是专利质量、顶尖企业和人才落后于美国,存在“木桶效应”,尤其是AI人才。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有必要统筹国内与国际,既要平衡区域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多措并举缩小区域“数字鸿沟”,也要立足和巩固比较优势,补足人才短板,融入人工智能全球创新网络

关键词:人工智能;指标测度;特征分析;空间极化;国际追赶

原文载《农村金融研究》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