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科教融合Seminar”第2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教学楼109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沈吉、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王树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张鹏远宣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倪红福教授主持会议。多位青年学者及部分在校本、硕、博学生参加。
沈吉副教授宣讲论文
沈吉副教授围绕《基金公司特立独行选股与基金绩效》一文展开了宣讲。他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动机,指出公募资金资产发行数量和管理规模日益增加,且公募基金抱团现象明显,因此目前学术界更多关注基金抱团行为,而较少关注基金的特立独行行为。由此,他引出论文的研究问题,即基金特立独行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基金经理为什么进行特立独行的选股行为。文献综述部分从基金集群行为对于收益的影响、投资者资金流量、基金经理行为的动机三个方面进行了回顾。随后,他对论文模型中的研究样本及模型设定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汇报了各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结果。在实证结果部分,他从业绩表现、资金流量和风险承担三方面进行了说明,发现基金的特立独行行为并不能使得业绩相对其他基金更优,但是基金的特立独行行为能够吸引资金流量,基金特立独行的行为增加了整体波动性,但是减少了异质性风险。在此基础上,他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究了基金经理特立独行的动机,发现短期业绩压力会促使基金经理进行更多的特立独行行为。进一步地,论文发现牛市和投资者情绪更高时引流效应更加明显,并且相对机构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吸取效应更加明显。最后,他对以上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
王利娜副编审点评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经济研究》编辑部副编审王利娜认为,该研究脉络清晰、细致全面。她建议深入挖掘特立独行的基金经理的动机,并将落脚点放在宏观角度,探讨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对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更有益的,引导中国的机构投资者站在改造资本市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改变个人投资者占比例过大的现状。此外,她建议增加论文厚度,使论文更有历史感,可以展开论述抱团和特立独行两种行为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阶段,避免一上来直奔主题。
刘奕研究员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奕认为,该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为促进股票价值挖掘的激励机制起到了启示作用,也为促进市场有效性的政策设计提供了参考。她指出,在该研究中基金经理在辨别独门股票方面设定了一个比较严苛的条件,在实证中可能会影响结果的稳健性,建议在稳健性分析中增加对此的检验。此外,关于短期业绩排名压力是基金经理进行特立独行的重要动机之一的结论,虽然在理论上得到了验证,但是在实证分析中并不明确,她建议围绕基金经理业绩考核时间增加分析。
在讨论环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闫冰倩认为,用是否独门重仓的虚拟变量作为自变量,得出的现有结论可能存在争议,她建议将其他因素排除,例如该基金同时持有其他较好的基金,或者用独门重仓基金的占比进行衡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讲师何理认为,可以考虑基金经理是否存在操纵股价的动机,以及基金研究员因掌握私有信息而仅关注某些特立独行基金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将基金经理个人或团队特征纳入控制变量。
博士生王树森宣讲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王树森围绕《政府卫生支出结构、医疗保障与福利公平》一文展开了宣讲。论文立足于三个经验事实背景和健康中国战略这一政策背景构建了宏观理论模型,深入分析了政府政策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之间的资源配置如何影响健康差距、福利公平及经济增长。通过对现有各学科相关文献的分层次梳理,他阐明了论文在重要问题、宏观视角和本土问题聚焦方面的独特创新。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经济研究》编辑部副编审王利娜从期刊编辑视角对论文提出了中肯而富有洞见的完善建议。她肯定了论文中“福利公平”对政府卫生支出结构和医疗保障的连接粘合作用,认为论文具有较为独特的宏观视角。在建议方面,她建议可以对支出结构和医疗保障两个主题做拆分讨论,并将讨论视野进一步向劳动经济学领域发散。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奕认为,论文研究领域令人耳目一新,逻辑推导细密顺畅,整体较为完善。她建议论文可以进一步集中于预防和治疗性支出这一主线上,以更好地凝练相关参数、提炼论证结果。此外,她还认为可以通过扩充机制分析因素、考虑商业化医保影响,并立足于学术市场要求对健康不平等因素做模糊化处理。
在讨论环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郝大鹏就模型的研究主体分类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此外,他建议论文可以采用更多宏观数据以进一步完善实证支撑,并考虑简化参数模型以提升结论的清晰度。
博士生张鹏远宣讲论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张鹏远围绕《财力分配、事权划分与转移支付——一个中央与地方授权逻辑的计算经济学模型》一文展开了宣讲。论文跳出了传统财政分权理论框架,基于计算经济学模型重新审视了中国央地财政关系,提出“授权而非分权”观点。论文首先从现实和理论层面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了传统的财政联邦主义和财政分权理论在假设上的不合理之处。基于此,论文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模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互动,以探究权力授权对财政关系的重要影响。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经济研究》编辑部副编审王利娜认为,该论文凝聚了大量研究工作,“授权而非分权”的观点新颖且重要,但需要进一步澄清和强调“授权”新理论命题的具体实践意义。此外,她还建议论文可以对理论模型结合论述主题做进一步提炼,避免覆盖过多历史事件,以保持研究的清晰和集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奕认可了论文的学术贡献,认为其凝聚出了作者的学术努力。在建议方面,她建议文献综述部分可以更为聚焦于梳理原有财政分权理论框架,以更好地对比出文章对原有理论的突破创新。此外,实证模型可以加强对创新点的经验事实支撑,并进一步细化地方政府行为的参数刻画,以增强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的贴合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陈洪波聚焦于论文的实践意义,指出论文在指导实际经济政策方面具有潜力。他建议论文可以进将“授权”命题更深层次地嵌入效用函数,以更清晰地刻画地方政府首长的角色及其在财政分配中的作用,增强模型的现实适用性。
参加老师合影
资深专家对论文宣讲的深入分析和建议反馈是对年轻学者论文质量提升和学术能力成长的精准助力。评论与回应的碰撞彰显了学术对话的活力与深度,凸显了学术沟通的重要性。在持续约三小时后,师生们以热烈的掌声为这场智慧盛宴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