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讲堂第二十一讲成功举办 | 方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微观基础
2023年5月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卓越讲堂第二十一讲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球视野·名师大讲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教学楼222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联合主办。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Stephen Jarislowsky讲席教授方涛教授作为主讲人,主题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微观基础》。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高文书教授致辞。高校长对方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方涛教授的卓越学术背景。高校长表示,本次讲座为广大师生近距离与顶级专家进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讲座将对社科大应用经济学院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方涛教授分析了当前就业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质量岗位与就业技能不匹配的问题突出,青年群体面临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的现状。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许多技能和岗位都很可能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例如最近兴起的Chat GPT,就能替代人们的很多常规性工作。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未来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冲击该如何应对。在这种背景下,辨析哪些技能将会被淘汰、哪些技能将被今后的劳动力市场所认可,是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方涛教授介绍了他最近的一个研究《中国双休政策对劳动力供给、家务劳动和闲暇活动的影响》。首先,方涛教授介绍了我国双休政策的背景和动机。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双休政策,目的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居民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但这一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总体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居民偏好、经济发展阶段和居民对休闲、消费和工资收入之间的权衡。然后,方涛教授介绍了这一研究采用的方法。这一研究基于Chang et. al(2007)的方法,考虑了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将一周的时间分为上班时间、家务劳动与休闲时间、睡觉时间,消费、家务劳动和闲暇活动、睡眠三者带来的效用之和构成了消费者的总效用。这一研究选取了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1年的数据,将1995年定为政策实施的时间,运用DID模型分析一周双休制政策带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当实施一周双休制政策后,居民第二份工作的工作时间显著增加,私人和公共部门的工作时间显著减少,出人意料的是,做家务劳动的时间也显著减少了。为检验实证结果的合理性,这一研究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检验后结论保持一致。最后,方涛教授基于研究结论,从微观角度对劳动力市场提出若干思考。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陈洪波教授指出,双休日政策对青年群体而言早已习以为常,但在历史上是大事。方涛教授对此做了详尽的研究,将历史政策放到了大的背景下去思考,深究其背后的动因和影响,让同学们对就业市场的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给同学们带来了重要启示,即做学术研究需要对历史、社会有深入的了解,学会挖掘和创新,做出有意义的研究。本次讲座内容翔实、深入浅出,使在座师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本次讲座持续两个小时,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供稿:甄皓晴 杨慧鹏
设计/责编:吴绮龙
审核:何理 吉治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