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卓越讲堂第十九讲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球视野·名师大讲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教学楼222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联合主办。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创碳投碳中和联合实验室主任薛进军教授作为主讲人,主题为《能源转型与碳中和》。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高文书教授致辞。高校长对薛进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薛进军教授的卓越学术背景。高校长表示,本次讲座为广大师生近距离与顶级专家进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讲座将对社科大应用经济学院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薛进军教授首先介绍了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背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引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地球温暖化等一系列气候变化问题。随着气候危机的加剧,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达成了自主减排协议,并承诺了碳中和目标。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来自能源部门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因此各国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逐步减少、替代化石能源,实现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但是,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难度、风险和不确定性都很大。当前全球面临着两方面的能源危机:一是疫情放开以后,经济的反弹式复苏带来了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各国的能源储备短时间难以填补能源缺口;二是俄乌冲突使得俄罗斯油气输出受阻,全球油气价格上升。能源危机使全球气候治理陷入困境,如果能源危机问题不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难度。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薛进军教授介绍了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的理论基础和碳中和的情景分析。经过科学验证,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温度上升成正比,而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持续增加,碳中和成为减缓温度上升的必要手段。薛进军教授用经典的庇古税、科斯定理、博弈论、减碳技术边际效用递减等经济学理论介绍了如何减排,以及如何分配减排责任等问题。面对“2℃温升目标”,目前全球减排的速度还难以实现,因此各国实现COP26上的减排承诺十分必要。当前全球面临的减排形势险峻,许多发达国家早已碳达峰,而发展中国家正在高速发展,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能源效率和技术水平提升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在此形势下,薛进军教授介绍了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线,例如尽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转型、将高排放产业淘汰及海外转移、构建碳市场等。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薛进军教授介绍了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关系。通过对中、美、日三国能源结构进行比较,发现在三个国家的化石能源比例都很高的情况下,中国碳排放量最多,究其原因,美、日天然气发电比例较高,而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过高,此外,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虽高,但发电效率较低。因此,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降低煤炭占比,同时大幅度提升能源效率和碳生产力。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薛进军教授介绍了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国的应对措施。当前各国就碳中和目标展开了竞赛,随着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日益政治化,各国在气候治理领导权、方法和路径上的竞争逐渐演变为能源的地缘政治和贸易战、技术战等。伴随着俄乌冲突对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产生的影响,全球能源价值链面临重塑。在此形势下,中国较高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将使中国易受到国内外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从而导致国内能源安全存在问题。因此,中国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使能源贸易更加多元化,提高国家的能源安全。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陈洪波教授指出,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要应对气候变化就必须要走能源转型的道路。本次讲座围绕能源转型和碳中和主题,从全球气候治理困境、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全球能源价值链危机、能源安全与能源地缘政治变化几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内容翔实、深入浅出,为在座师生提供了国际视野来看待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政治演变和能源安全问题,使在座师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本次讲座持续两个小时,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供稿:甄皓晴 郭明君
设计/责编:吴绮龙
审核:何理 吉治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