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讲堂 第3讲丨严善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时间:2022-05-26 点击数:


主讲人介绍:

严善平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农学博士),现任日本同志社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亚洲政经学会评议员,历任日本中国经济经营学会会长、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理事长等社会职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2022年5月20日下午,应用经济学院卓越讲堂第三讲《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开讲,日本同志社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院长严善平教授作为主讲人,围绕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关系这一课题进行了讲解,并和参会师生进行了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应用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高文书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受疫情形势影响,此次讲座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办,应用经济学院及学校其他院系的老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讲座。

高文书副校长首先对严善平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指出本次讲座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组建五周年学术月系列活动之一,之后参会师生认真倾听了严善平教授的学术讲座。

   

首先,严善平教授用数据说明了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高速稳定发展,实现了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此外,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人均寿命增长了8.57岁,综合反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效。但是,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时,中国仍面临分配不均的问题,并由此引入了今天的讲座主题,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其次,严善平教授指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是效率与公平的消长关系。为达到两者的平衡,需要进行如所有权、税制、财政、社保等制度安排。接着,严善平教授从理论和国际经验两方面探讨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并对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做了简要说明,指出市场机制会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也会带来收入差距扩大,政府通过税制、社会保障制度介入财富再分配,改善社会分配不均,实现社会的相对和谐稳定。

随后,严善平教授介绍了日本的收入再分配情况与制度,并介绍了中国的收入差距,将中国的收入差距分为农村居民之间的差距、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以及城乡差距。严善平教授将中国从195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划分为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前期和改革开放后期,结合时代背景,分时期讨论了中国城乡消费差距与可支配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化。

接下来,严善平教授对如何评价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进行讲解,将收入差距的产生因素分为良性因素和恶性因素,其中良性因素包括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健全。严善平教授指出,伴随着普惠式公共服务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使得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的大幅延长是这一成果的最好体现。

最后,严善平教授对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统一提出了三点建议,即积极发挥市场机能、强化政府的再分配机能和倡导帮扶民间慈善事业,发展捐赠文化。通过效率、公平和爱心三者的圆满结合,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理想状态。

高文书副校长在讲座总结中再次对严善平教授的精彩演讲表达了感谢,并表达了对未来邀请严善平教授进行现场讲座的高度期待。高文书副校长表示,严善平教授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的理论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中国的收入差距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高文书副校长指出,同学们未来可以多多与严教授交流,对中国怎样进一步通过再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供稿:学术科研部、齐萌

排版:杜国良

审核:代伟、宋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