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讲堂 第1讲|潘家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理性与生态逻辑

时间:2022-04-18 点击数:

主讲人介绍:

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小组成员、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报告(GSDR2023)独立专家(15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组成员。长期从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世界经济、能源与气候政策、生态文明范式新经济学等领域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支撑专项、国家973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家部委、地方省市委托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60余项。

2022年4月15日下午,应用经济学院卓越讲堂第一讲,在研究生教学楼221教室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教授作为第一讲主讲人,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理性与生态逻辑》为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开忠教授主持讲座。应用经济学院及学校其他院系的老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讲座。

杨开忠院长欢迎潘家华学部委员的到来,并感谢他对应用经济学院卓越讲堂的支持。杨开忠院长向同学们讲述了开办卓越讲堂系列高端讲座的原因及意义,并对同学们寄予了殷切的希望。讲座开始前,杨开忠院长向现场师生提出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与解决?转变经济活动模式、遵循生态规律,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一根本方法?”听众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认真倾听了潘家华学部委员的学术讲座。

首先,潘家华学部委员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难题,提出了“共生困境与和谐演化”的论点,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经济理性和生态逻辑,指出要坚持人文发展、保持生态平衡与环境中性、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

随后,潘家华学部委员将共生困境与和谐演化划分成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迈向生态文明发展范式下的经济理性驱动与生态逻辑指向三个阶段进行讲解。在农业文明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匮乏导致马尔萨斯陷阱,人与自然只能被动和谐;在工业文明阶段,由于环境红线、生态底线、资源上限等原因,此时期的共生困境是增长的极限;而在最后迈向生态文明发展的阶段,我们则可以达到共生和谐,即从工业化城市化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立地球生命共同体。

接下来,潘家华学部委员讲述了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下的经济理性与生态逻辑,通过举例介绍了工业文明发展范式的动能机制,即工业化、城市化、生产力,并分析了每一机制内部经济理性与生态刚性之间的逻辑,强调经济理性与生态刚性都是为了人的发展,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政治经济学。

最后,潘家华学部委员引入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地缘政治经济学困境,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理论范式的生态重塑,指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范式是经济学原理的生态学革命,强调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转型,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讲座结束后,潘家华学部委员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交流互动。同学们围绕“按劳分配、贫富差距”等内容提出问题,潘家华学部委员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给听众以启发。

高文书常务副院长在讲座总结中指出,潘家华学部委员的精彩讲座让我们认识到要转变思维方式,顺应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方向,从过去主要注重经济增长转变为注重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同学们能在讲座和交流中有所收获,并在今后的求学中以潘家华学部委员为榜样。


供稿:齐萌

摄影:吴绮龙

排版:杜国良

审核:代伟宋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