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时间:2022-07-14 点击数: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2年6月28日)

高培勇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同事、各位家长、各位朋友:

人的一生会经历多个里程碑事件。但无论如何,毕业典礼,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毕业典礼,肯定是人生历程中特别重要的里程碑,是一个值得期待和纪念的日子。在这个本应该深情凝望、热烈拥抱的时刻,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只能以这种特殊方式相聚在校园,相遇在“云端”,但这并不会因此减少我们的喜悦和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代表石泰峰院长,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向辛勤哺育你们的父母、亲友以及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在社科大求学的日子即将成为你们人生一段难忘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上,与以往相比,如果说你们这一届毕业生有什么特别之处、今天的毕业典礼也具有什么不同寻常意义的话,那么,在我看来,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事情可纳入特别之列、值得特别记忆:

其一,在这段难忘旅程上,你们见证了建党百年这一伟大时刻,见证了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社科大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服务,用实际行动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其二,在这段难忘旅程上,你们见证了古奥林匹亚的火种燃烧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见证了一个开放、富强、包容、充满希望的中国,敞开怀抱,迎接八方宾朋,共享奥林匹克的光荣与梦想。北京冬奥会上,社科大志愿者肯吃苦、讲奉献、能担当,顺利完成了冬奥会志愿服务保障工作,谱写了“请党放心,冬奥有我”的青春华章。

其三,在这段难忘旅程上,你们见证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跌宕起伏,见证了我们在疫情面前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你们的学业,虽然本科和研究生略有不同,可以说,就是在同疫情的搏击、抗争中完成的。你们的整个学业,深深打上了疫情的烙印。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曾经对2021届毕业生说过,战胜疫情是母校交给你们的最后一份答卷。只是没有想到,同样一份答卷,让你们2022届毕业生又做了一遍。令人欣喜的是,你们完成得非常好。

其四,在这段难忘旅程上,你们亲历并见证了社科大围绕办学之路而进行的系统和不懈探索。你们亲历并见证了“如何办好社科大”的大讨论,你们亲历并见证了社科大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方略的相继确立,你们也亲历并见证了科教融合学院体制机制由作为特例的“一对一”融合到具有普遍意义的“一对多”融合的嬗变,亲历并见证了应用经济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新文学院、新哲学院、新历史学院、新政府管理学院等一系列彰显社科大学科特色、代表社科大前行方向的科教融合学院的命名重组,更亲历并见证了社科大一步步迈上契合自身校情办学之路的艰辛轨迹。

老师们、同学们,

回望过去,前瞻未来,体味颇深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和支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也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生称作“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后备军”。毫无疑问,社科大在培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后备军”、特别是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方面责无旁贷,肩负神圣使命。

毕业意味着离别,离别终有不舍。越是不舍,越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该从何处说起。尽管我女儿一再提醒我少讲励志的话,但也许是思维惯性所致,在毕业典礼这一具有特别意义的场合,除了励志之外,我确实不知还有其他别的什么话可以说。所以,还是要请大家耐心听我提几点希望,既作为离别赠言,也与大家共勉。

我的第一点希望是,希望大家要“胸怀国之大者”,给自己确立一个相对较高且可以不断做与时俱进性调整的人生目标。我曾说过,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和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思考问题的层次低了,无论做什么,都肯定做不大、走不远。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生如同一场接力赛跑,就是一个不断挖潜的旅程。人的潜能是巨大的,远超我们的想象。人生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有意义,才会有新鲜感,才会有生气和不竭动力。作为社科大的毕业生,我们当然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特别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坚持以自己的学术成果报效祖国和人民。希望大家牢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秉持“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的校训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社科大人的智慧与力量。

我的第二点希望是,希望大家要有社科大人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使命感。我们都知道,社科大是一所具有独特校情的大学。这一独特校情,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组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诞生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语境之下。作为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队完成了系统学术训练的毕业生,我们具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社科大人。无论今后做什么样的工作、到什么样的岗位,也无论你是否深爱社科大、对社科大的评判如何,总会同社科大联系在一起,总会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联系在一起,哲学社会科学的把握和研究能力总会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和特殊优势。在大家的身上,已经打上了社科大人的烙印。社科大前行路上的每一步,都同作为社科大人的你、我、他的前途命运直接相关。社科大还很年轻,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也还在经历成长中的烦恼。我们既要看到社科大的现实基础,又要看到社科大的发展潜力,并且为不断拉近社科大发展潜力和现实基础之间的距离而持续努力。我一直坚定地认为,只要我们按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办学,按中国社科院办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办学,社科大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一流文科大学办学之路。

我的第三点希望是,希望大家把社科大当作你们永远的家。作为一名社科大教师,我想告诉大家,尽管我曾借用经济学的语言把学生喻作教师和学校的“产品”,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在将你们喻作自己“产品”的同时,更将你们视作自己的“家人”。“家人”的意义不言而喻。不论大家身在何处、身处何境、身遇何事,社科大都是我们共同的家,都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平台,都是大家的坚强后盾。大家要像在校期间一样深爱社科大,要像在校期间一样关心社科大。不仅要常回家看看,而且要常浏览、关注家里的信息,直接感受社科大前行路上的每一次脉搏跳动,为社科大前行路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欢欣鼓舞、而呐喊助威。

让我们一起担负起、履行好社科大人的义不容辞、当仁不让的特殊使命。

最后,祝愿同学们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